对于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下称“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许明金而言,2021年有着特殊的意义。今年,距离他第一次参与扶贫工作,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
这30年中,许明金曾三入大山:在怀化市沅陵县的丑溪口乡(现合并为盘古乡),他第一次深切地体会到贫困地区农民生存的艰难;在岳阳市平江县龙门镇桃林村,他倾心倾力为村民架桥铺路,留下了一支永不离开的工作队;在株洲市炎陵县沔渡镇九都村,他以产业为抓手,带领村民干事创业,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三次与贫困的“交锋”,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斗与坚守,许明金欣慰地看到了乡村的重生与蝶变;难舍与乡亲们心心相连的深情厚谊;也愧疚于新婚之时就告别妻子奔赴大山,儿子高考之时不曾陪伴左右,母亲病重之时未能尽孝床前……“对‘小家’的亏欠我尽力弥补,对‘大家’的希望我必须全力以赴。”许明金无悔于自己的选择与付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
一战贫困:洗去“书生气”,染上“泥土香”
1990年,已经在上海水产大学(现上海海洋大学)担任校团委副书记的许明金毅然离开了繁华的大都市,怀揣着回报家乡的理想回到湖南,在省科技信息研究所从事农业信息开发工作。然而,在新岗位上只待了不到1年,他就接到了前往怀化市沅陵县建整扶贫的任务。
而彼时,许明金正在筹备自己的婚礼。“尽管有过犹豫,但组织的安排我必须义无反顾。春节前在丑溪口乡驻村点待了十几天后急忙赶回长沙结婚,春节后,又赶紧返回了乡里。”许明金提及当年,言语中满是对妻子的亏欠,“在乡里一待就是几个月,和她聚少离多,以至于她怀孕期间我也没时间照顾和陪伴,直到孩子出生前才赶到长沙。”
虽有太多的遗憾与歉疚,许明金却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乡亲们真的太苦了,住的是四面漏风的土坯房,每天只能吃上两顿饭,菜就只有萝卜酸菜,连新鲜的青菜都很难吃上。”从那时起,他就立下誓言,一定要尽己所能帮助乡亲们摆脱贫困。
那时,尚不满30岁的许明金和乡亲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白天一起劳动,晚上还打着手电、拄着拐杖,挨家挨户地与农民谈心做思想工作,每天十几公里的山路走下来,许明金总是又累又饿。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尚且如此,就更别说当时跟着扶贫队摸爬滚打的老村支部书记了。“他从来没叫过苦喊过累,反而浑身都是干劲,脚上沾满了泥,眼睛里却透着坚定的光。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共产党员无私忘我、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精神。”许明金说。
与农民在一起的日日夜夜里,他也逐渐洗去了懵懂的“书生气”,逐渐染上了“泥土香”,扶贫期间,他深入调研了农村共产党员的生存环境和思想状况,写下了农村党员现状调研报告。这也为他今后的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再战贫困:打通致富“路”,建起生力军
2009年,在儿子人生的又一件大事——高考上,许明金再次缺席了。这次,还是因为扶贫。
许明金没有半点犹豫地再次启程了。2009年至2010年,他作为省科技厅驻村工作队队长,挂职平江县委常委,带队前往该县龙门镇桃林村,帮扶这个汨罗江边的村庄脱贫致富。
“听说‘省里的大领导’来了,我们心里就有底了!”时任桃林村村支部书记的吴爱民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印象深刻。
在迅速了解桃林村的情况后,驻村工作队将工作重点锁定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上。
“900人左右的村子里,没有公路,没有桥梁,没有村部。”许明金说,那时,泥泞的山路机动车根本无法行驶,学生们去镇上读书,大冬天的都得打着赤脚蹚水过河,遇上涨水就非常危险。架桥修路,成了桃林村走出贫困的第一步。
“之前,村里只有两三辆小面的,外村的姑娘根本不愿嫁来,娃子读书也成问题,好多年了,村子里还只出了一个大学生。”吴爱民特别感谢许明金跑上跑下地联系相关部门,多方寻找资金,终于为村里架起了一座便民桥,修了一条致富路,“桥修通的当年,就有外村姑娘嫁进来;路修通以后,小轿车立刻就多了3辆。”
更让吴爱民自豪的是,这条4公里长的水泥路修通后,走出大山的孩子也多了起来,“现在光研究生都好几个了,本科生就更多喽!”吴爱民笑得爽朗,又忍不住夸起11年前许队长的“长远眼光”,“那时他就说,路要修宽点,要让更多的车能走,现在村里都有100多辆小车了,都富起来喽!”
为了加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许明金又在村里建起了村部。“原来我们开会,都是你家开一次,我家开一次,像‘打游击’,会议效果很不好。”吴爱民说,当时村里党员少、年龄偏大,有时工作开展起来显得力不从心。
针对该问题,许明金一方面带着吴爱民和村“两委”成员到长沙等地培训,开拓他们的视野,为他们建立起脱贫的信心和希望;一方面积极发展年轻党员,建立起一支有活力有干劲的党员队伍,留下一支“永不离开的工作队”。“2009年到2010年,村里发展了3名党员,向党组织靠拢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村民干事的动力更足了!”吴爱民说。
这一次的扶贫,让许明金学会了如何真正地关心农民,为农民做实事。也因为许明金在扶贫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他在2010年、2011年的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中分别荣获二等功、三等功。
三战贫困:栽下“产业树”,结出“幸福果”
2017年盛夏的一天,株洲市炎陵县沔渡镇九都村村民汤义显正打着赤膊,在自家地里埋头干活。忽然,他看到村支部书记带着几个外地客商模样的人走到自己面前,汤义显只抬了抬眼,又自顾自地忙起来。
不过,让汤义显奇怪的是,这些人中有一个面相和善的中年人一直在问他问题,“他问的那些无关采购,又不买我种的东西,问那么多干吗?”一看没钱赚,汤义显更加懒得搭理这个中年人。
直到当天晚上,汤义显又接到了这个中年人打来的电话,他这才知道,那个“絮絮叨叨”提问的人是新来的省科技厅驻村帮扶工作队干部许明金。“许所长觉得我很能干,问我愿不愿意扩大白芨种植面积,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2017年,为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力度,许明金被省科技厅派驻九都村,他的任务是,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带领该村脱贫摘帽。
已年逾五十的许明金开启了他的第三次扶贫征程。这一次,摆在他面前的困难前所未有:身为驻村干部,他需要为九都村寻求更加精准的产业发展模式;身为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长,众多复杂的工作需要他处理解决;面对年迈重病的母亲,他需要挤出时间到医院照顾……重重压力之下,他走向大山的脚步没有停歇。
“那时,我总是看到许所长戴着草帽在烈日下走家串户,有时候是亲切地聊家常,给我们树立致富信心,有时就聊种植技术、经营经验,鼓励我们带动贫困户一起致富。”汤义显说那时的许明金晒得“乌漆嘛黑”,过得太艰苦,“他住的地方经常停电,热得根本没法休息,晚上有时看到他,问他怎么不去睡,他就乐呵呵地说出来溜达溜达。”
面对村民提出来的每一个问题,许明金都竭尽全力地帮忙解决。那时,汤义显正被白芨的病虫害问题困扰着。“突然就叶子发黄,根茎霉变坏死,眼看着就不行了。”得知该情况,许明金通过省科技信息研究所的资源优势,迅速联系了湖南省农科院贺爱国教授来“看病”,在明确病因后又立刻开出“药方”,帮助汤义显渡过难关。
“这要归功于所里强大的平台优势。”许明金说,帮扶工作队会定期组织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科院、上海农科院等机构的技术专家和“三区”科技人才为村民开展技术培训,将技术送到农民手中。
“他做起事来总是风风火火,思路清晰又事无巨细。” 帮扶工作队队员、省科技信息研究所的倪家栖介绍,在许明金的梳理下,九都村的产业路线很快变得明朗,发展了以黄桃、猕猴桃为主的特色水果种植产业,以白芨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产业以及食用菌种植产业。“项目推进速度一下子快了起来,农民的积极性也高涨起来。”驻村期间,九都村陆续建设了特色水果种植基地80余亩(1亩≈666.7平方米)、黄桃种植园80余亩,中药材种植基地50余亩。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547元,成功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我们老百姓一直记得他、感激他。”直到现在,汤义显还在沿着许明金当初给他规划的道路不断前进,“我们已经在县城建起了中药加工厂,设立了办事处,将来我们还要扩大种植面积,让更多的人加入我们,奔向更加幸福的未来。”
一句“记得”,一声“感谢”,或许,这就是对许明金三次扶贫“战役”最好的褒奖。
我想对党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作为一名有着36年党龄的老党员,我很幸运,能于青春昂扬之时,在党的指引下、培养下找到理想的钥匙,明确奋斗的方向。党如一盏明灯,让我在追求理想的奋斗之路上,即使跋山涉水也甘之如饴,即便荆棘密布仍勇往直前。建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吾虽华发依旧初心不改。面对“十四五”新征程,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百年目标,我唯有牢记初心使命,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恪尽职守,勇于担当,为我国科技信息事业奋斗终身!(来源:发明与创新)
初审:余 杏
复审:傅仁斌
终审:袁万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