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心热爱中国共产党,诚挚地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我虽即将进入期颐之年,但愿意以党员的身份为麻风病救治事业奋斗终身!请党组织考验我吧!”2016年底,在北京友谊医院门诊楼的一间会议室里,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入党宣誓仪式。95岁高龄的“战麻斗士”李桓英对着党旗吐露自己的心声。
如今,作为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百岁高龄的李桓英已为中国卫生事业奉献了60多年。追忆起四年前党旗下的誓言,老人慈祥的脸上仍然会露出骄傲的笑容。“能够以党员的身份奋斗余生,我很欣慰。”她说。
“1958年,我辞去了世界卫生组织聘任的专家职务,告别了已迁居美国的父母,毅然回国。我对投报祖国感到无比光荣……”回国那一年,李桓英37岁,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的首批官员已工作7年。遍访多国的她,看到许多亚非国家贫病交织的情形,对祖国的惦念尤为强烈。为此,她毅然只身回国。
上世纪70年代,李桓英在江苏省一个“麻风村”第一次见到了麻风病患者,疾病带来的凄凉给她的心灵造成了强烈的震撼。1978年,已年近花甲的她调到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从此将全部精力都贡献给了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
1983年,李桓英带着从世卫组织申请来的新药,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3个偏远的“麻风村”试点“短程联合化疗”。这一方法的推广使全国的麻风病人从原来的11万人下降到不足万人,且年复发率仅为0.03%,大大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年复发率小于1%的标准。1996年,李桓英又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消除麻风病的特别行动计划”,实现了麻风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治愈患者给医者带来的心灵慰藉是任何酬劳都不能取代的”,追忆往事,李桓英说。
为了中国麻风病防治事业,李桓英许多年来一直奔波在云贵川贫困边远地区。7个地州、59个县,几乎每一个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迹。“两次翻车,两次翻船,两边的锁骨和肋骨都摔断过。”老人笑着追忆在崎岖山路中的几次“历险”。“要想搞事业,就别怕付出。若要计较,就什么也干不成。”说这话时,她语气平静,仿佛这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大事。
为什么年逾九旬才申请入党?“还不行,我还不合格。”李桓英之前总是这么说。她一生用极其严谨的态度对待科研,对于入党,同样自我要求严格。
“服务了快60年,我觉得我自己现在可能合格了。”2016年,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在北京召开,李桓英获得了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这之后,她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入党申请书中,李桓英写道,“在多年的社会生活和医疗工作中,我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正是在党的培养、支持和帮助下,我为广大麻风病患者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党又给了我很多荣誉和鼓励。”
“其实,在入党预备期那一年,我还曾准备再去云南。”那时,90多岁的李桓英仍义无反顾地奔波在麻风病防治工作一线。不过,由于身体原因,老人再上云贵高原的心愿,始终没能实现。
这几年,在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办公室里,还经常能看到她伏案钻研的身影。在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云贵川交通图,上面插了20多面三角旗,都是她的足迹所到之处。
“中国虽然已基本消灭了麻风病,但还没有彻底消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李桓英始终关注着麻风病防治方法的进展。她说,麻风病的疫苗至今还是空白,自然疫源也不清楚,从基因水平揭示麻风病的发病机制还没人涉及。“科研工作者不能停下创新的脚步,这是我们面对党和人民必须肩负的责任。”李桓英多次殷殷嘱咐前来探望的学生和后辈。
在李桓英几十年的从医生涯中,她的多项研究解决了国内外麻风病防治领域重大策略和技术的关键问题。她被任命为世界卫生组织麻风病专家委员会成员,并多次担任国际麻风会议主席和副主席。她还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医德楷模”等荣誉。但说起一生中最让她难以忘怀的一刻,那还要数2016年底,面对党旗庄严宣誓的那一幕。
“入党和做研究一样,都是追求真理。”百岁老人李桓英,却是个党龄四年的“年轻党员”。她忘不了入党那一刻的激动心情,“能够作为党员为医学事业奋斗余生,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愿。希望在我葬礼的那一天,身上能盖上中国共产党的党旗!”
2021年8月20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李桓英同志的先进事迹,授予她“时代楷模”称号。
初审:闵琮惠
复审:傅仁斌
终审:袁万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