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人物 > 正文

“我这一辈子的科研,就是在一个小小的辣椒上”

2024-03-08 03:42 作者: 王铭俊 来源: 湖南日报 38802 次阅读

在2月24日举行的全省科技创新奖励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荣膺2021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2月下旬,笔者见到邹学校时,他正在湖南农业大学的试验大棚里忙着辣椒育种,育好的品种将在大江南北开花结果。

我国蔬菜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35亿亩左右,其中辣椒就占3200万亩,是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可在20世纪80年代,辣椒还只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流行的季节性蔬菜,要想吃到辣椒,最快也得等到端午期间。

1988年,25岁的邹学校跟随所在团队,在张继仁研究员带领下,培育出我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厚皮泡椒杂交辣椒品种“湘研1号”。它亩产2500公斤,是此前品种的4倍,且耐寒,在哪儿都能生长。

“我这一辈子的科研,就是在一个小小的辣椒上。”随后的几十年,邹学校跑遍全国各地,收集不同的辣椒种子,建成有4000多份种质资源的全国最大种质资源库。他带领团队育成品种165个,满足了每个辣椒产业阶段的需求,引领全国辣椒育种方向;育成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3亿亩,超过全国同期新品种推广面积的4成。

“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劳动强度”一直是邹学校的科研初心,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靠着辣椒种植发家致富。

湘阴县樟树镇友谊村,家家户户都在种辣椒。这里的辣椒口感软糯、清香微辣有回甘,被称为“辣椒界的爱马仕”,最高卖到每公斤600元。

它就是樟树港辣椒,由一个已经被淘汰的老品种改良而来。老品种早熟、口感好,但产量低、抗病性差。邹学校从种质资源库找来老品种,交到了农民杨意红手中,合伙开启了改良之旅。目前,当地标准化种植面积达万余亩,年产业收入达4亿元。此外,浏阳鸡肠子辣椒、衡东黄贡椒、泸溪博辣系列辣椒,都已成为当地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

适合机械化收割的辣椒品种,也是邹学校千方百计想育成的。

在新疆,邹学校团队历时7年培育出我国第一个适合机械化采收的杂交品种“博辣红牛”,1台采摘机1天可采收100到120亩地,比500个人的手工采摘量还要高。在内蒙古、山东,适合机械化采收的加工型辣椒也已开始大面积推广。

近年来大量科学研究证实,辣椒还有镇痛止痒、降脂降糖、抗癌、抗菌等作用,甚至能应用到催泪弹、生物农药、远洋航海油漆喷涂等领域。如何充分发挥辣椒的功能,邹学校正朝着新的目标挺进……

初审:吉    映

复审:傅仁斌

终审:袁万茂

分享到:
头条推荐
2024湖南省科协年会分会场论坛|光学与生物学跨学科融合——走向智能的低碳健康人居光环境专题学术论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