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科学家精神是党和国家宝贵精神财富,也要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践行中实现传承。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进一步激励引领广大人才开拓创新,湖南省科协遴选了一批有担当、有作为、在科技攻关中勇向前的科技工作者,讲述他们的创新故事,展示科技湘军的精气神。
【名片】
郝威,山西太原人,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海外高层次青年引进人才。长期从事智能交通系统优化管控相关方面的研究,曾获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湖湘青年英才、国际公路交通科技青年领军人才等荣誉。
近5年,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纵向项目15项,授权发明专利35项,制定标准2项,授权软著7项。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湖南省青年科技奖和首届长沙“优秀发明人”等奖励及荣誉称号。研发了主动交通管控成套技术。
【故事】
打开手机小程序一键预约、车辆抵达指定位置、系上安全带、点击开始行程,一路上车主驾驶无需操作,方向盘却自主转动。实时的车流人流和路况信息能够及时显示,车辆还能对障碍物进行避让……这不是科幻中的未来场景,而是我国智慧交通正悄然发生的前沿变革。
让“聪明车”驶上“智慧路”,以智慧交通新技术提升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率,这就是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郝威的主要工作。
11月16日,站在长沙理工大学智能道路与车路协同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的显示大屏前,郝威正对实时车流人流和路况信息进行认真分析。
在他看来,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不对称所致。如果能够让车路获取实时的路况信息、交通信号灯状态、交通管制信息等,从而作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那么行驶的安全性将更高,车辆拥堵状况将大幅缓解,交通事故发生率也将有效降低。
郝威大学毕业后赴国外学习、工作,从事智慧交通车路协同领域的研究,回国后到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任教,并深耕于车路协同技术,致力于以智慧交通新技术提升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率,让“聪明车”驶上“智慧路”。
他介绍,目前自动驾驶有两种主流技术路线——国外的单车智能及国内的车路协同。“单车智能指车辆本身具备比较高的感知、决策和控制能力,车路协同则是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从‘路’的维度弥补单车智能无法全域感知的问题。”
车路协同正是郝威的科研方向。“单车智能感知设备存在不能跨区域感知的弊端。”针对于此,郝威提出了路侧检测器与车载传感器协同融合感知新模式——针对交叉口拥堵问题,可应用车与信号协同优化控制技术,缓解交通拥堵;针对视野盲区问题,可应用车辆协同预警技术,提早预警避免碰撞。
与此同时,车路协同还能收集整理道路基础设施和智能交通管理信息,以供交通管理人员统筹规划和调度车辆,缩短通行时间和通行距离,提升整个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
轻声环绕的智能语音广播,平缓的起步和刹车,公交车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的红绿灯通行时间和站点到达情况,疏解了乘客们的焦虑之情……这是舒适与智能兼具的智慧公交线。
在车路协同技术的加持下,“路端”可以实时获取智能网联公交车辆的速度、位置、驾驶状态等实时数据,并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进行实时联动。当车辆接近智能路口时,车路协同系统将实时获取精确的车辆位置、行驶速度、车内乘客数、准点状态等数据,与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在科学的多维调控机制下实时调整信号灯各相位时长配置,通过红灯缩短、绿灯延长等方式实现公交优先通行。
该项技术未来还可推广至救护车、消防车等应急车辆,通过车与信号灯的协同极大缩短应急车辆的行程时间,提高应急效率。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当前,交通事业的发展已经从‘有没有’跨越到‘好不好’的阶段,现在更加注重的是城市交通品质。我们致力于做交通强国建设的探索者和助力者。”郝威说,“未来我们团队将通过打造人、车、路一体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实现人员自动驾驶安全化、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车路感知协同化、数据处理智能化。”
初审:刘茜
复审:马林虹
终审:罗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