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人物 > 正文

2024年“五彩奥赛”典型人物丨第六期:李进文

2024-12-20 15:08 作者: 来源: 6701 次阅读

在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精心指导下,湖南省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湖南科技传媒集团、  ,以“五彩奥赛”为主题,联合对湖南省中学生学科竞赛典型人物李进文进行采访。


问答

Q1.李老师您好,您是什么时候获得奖呢?可以跟大家介绍一下您的获奖情况吗?

A1.我是2012年获的奖,在第26届化学竞赛中,获得国家三等奖的成绩。


Q2.您的教练是谁呢?您获奖之后最想感谢的人是谁呢?

A2.整个来说参加比赛的话,是有几位同学跟我一起参加比赛,那么当时我的教练是袁桂林老师,我其实真的很感谢袁老师他的付出和帮助,他在我的竞赛之路上帮助我很多。


Q3.您的奥赛之路是如何开始的,可以跟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吗?

A3.其实早在中考结束后,我就已经在计划去走竞赛的这条道路,但是学校并没有这个安排,所以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就一起去提前学习了高中化学的相关的知识,也跟老师做了一些沟通,去表达自己有参加竞赛的这样一个想法。那么在沟通之后,我们也得到一些很好的反馈,学校也愿意帮助我们,老师也愿意帮助我们,也让我们去提前去适应一下这个考试的结构,所以让我们去参加了一次高三的模拟考。但是参加模拟考完之后,整个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挫败感也很强,觉得自己好像努力了这么一段时间,但是并没有取得一些让老师或者说让同学信服的成绩,所以当时也很沮丧。后面,经过老师的一个开导和引导,又重拾信心,重新坚定地去走上这条路。


Q4.那您觉得您的竞赛之路是快乐多一点,还是痛苦多一点呢?可以选您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跟大家聊一聊。

A4.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快乐还是多一点的。虽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挫折,遇到自己解不出来的题目,遇到自己看不懂的知识点,也经历过考试写题目之后的一些崩溃,甚至花一个晚上,花一整天的时间去思考一个问题、一个知识点,然后结果自己还是解不出来,这样的一种感觉其实是很受打击的。


Q5.在竞赛的过程当中,哪一些经历让你印象非常的深刻呢?

A5.在一段时间,也萌发出自己想不学了,重新还是不走这条路,放弃。但是,在语文老师以及班主任老师的观察下,留意到我们的一些心理变化,其实他们就会积极的去跟我们做沟通,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我们去重拾信心,鼓舞我们去坚定地走下去。


Q6.那竞赛对您而言,有哪一些比较可贵的收获还有影响呢?

A6.他们总是在跟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遇到挫折、遇到困难不能退缩,既然自己决定了去走,自己从中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和汗水,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去克服这些挫折。那么在克服这个挫折过程中,其实我们的心境是提高了不少,至少面对的一些挫败感,我们会很乐观很积极地去面对,而且我们的内心的力量,我觉得也会变得很强大。


Q7.支撑您奥赛之路的动力是什么,您认为该如何挖掘潜力呢?

A7.个人觉得,对于竞赛这一块动力,对我自己而言,就是对学科的热爱,以及老师的关注和帮助。首先一开始,我并没有很坚定自己去走这一条路,我也是在我初三刚学化学的时候,自己好像觉得化学这一块学得比较简单,相对于物理、数学这些科目学得比较简单,而且学起来也比周边的人学得快,自己做题也做得比较有感觉,所以当时自己就觉得,自己好像应该有天赋在。中考结束了之后,我就开始积极地去学习高中的一些化学知识,提前去看,因为发现高中的知识相对于初中的知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了一些,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正式进入高中课堂后,去跟化学老师接触,去沟通,去表达我的想法,老师那边也积极的给了我回应,他给我一些建议,也会去帮助我去走更快、走得更好,也去帮助我去解答一些问题。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地去发现自己,学起来会更加轻松,甚至学得会更加快,那么这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对化学这个科目越学越感兴趣,而且会有一种上瘾的味道。


Q8.对于想要参加竞赛的学生们,您对他们还有哪一些寄语呢?

A8.能否跟上老师的节奏并超越老师因为我们去走竞赛这条路的话,肯定要提前去把高中的知识学完,并且去学习一些额外的补充知识,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就必须得在课堂上去跟上老师并且超越老师的节奏要比老师走得快,而且要学的更多。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在课堂上我们要认真地去听,同时也要认真地去想、深入地去想。第三个的话就是主要是在做题思维中,因为我们主要是要运用知识,去解决相关的问题,那么我们这个竞赛这一块,题目的话相对来说还是会比较有一定的难度,相对于甚至我们平时的练习、高考,它的难度肯定是更深也更加全面一点,那么这时候的话,我们的做题思维就显得很重要。那么这时候我们自己通过平时的一些做题,平时的一些训练,我们能够看到,自己做题思维的一个变化,如果有些好的话,或者说我们的思维,相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更加优秀的话,那我觉得我们去学这门学科,是非常有兴趣和有动力。


Q9.竞赛对您的影响,在您大学甚至是就业之后,还有哪一些延续呢?

A9.在学习竞赛这一块,我觉得他给我带来最大的就是思维。在学习这个过程中,我感觉我的个人思维变得更加地敏锐,想问题想得会更加地深刻、有深度有广度,至少个人觉得我去思考问题,我会考虑的更全面,也会考虑得更有层次性。同时,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去将我的课本知识以及学校的学习的内容与精彩内容,进行一个合理分配,这中间也需要我去认真地去思考,其实对于我自己对时间的把控,以及自己的一些规律安排,我觉得也是挺有帮助的。但是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对于我内心的提升,因为在整个的过程中,我个人感觉虽然充满乐趣,充满快乐,但是其中也充满了煎熬。因为在整个的思考、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还是得依靠自己去想,自己静下心来去想、去看待这个问题,然后自己去静下心来认真地琢磨总结这一类问题,那么更多的,我觉得还是自身的一个内驱力发挥作用,很多时候,我个人感觉还是比较孤独的,因为每个人思维是不一样的,虽然说有同伴,同伴跟你的交流其实我个人感觉是有帮助,但是说完全的去帮助你提升其实还是有一定限制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得靠自己去熬过这段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我自己感觉,自己内心能够去忍受孤独,去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坚定,这种心态的变化,其实对于后面后续进入大学做一些研究,或者说进入工作,对数学这一块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时候,我觉得也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走在这条路上,如果我们想做一个优秀的,或者做一个卓越的,自己去做出自己的东西的话,我个人觉得,这条路还是比较孤独的,能遇到知己那肯定是好,但是大部分还是得自己走,那么这时候,我们的内心的这种孤独感,以及克服这种孤独感的这种能力,我觉得至关重要。那么在竞赛的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我去学会了这种方法,也去享受孤独带给我的一些成长。


Q10.您是参加了化学竞赛,最终呢也是从事数学老师的工作。那请问一下,您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改变了学科的方向呢?

A10.其实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其实都填的都是理工化学类的专业,因为当时参加了化学竞赛,然后就觉得自己应该对这方面应该还是有一定的天赋,就想着,也能够去做这方面的一些事情,想着能够去从事这方面的一个行业,然后去发挥自己的这这个能力吧,至少要把自己所学的东西得用起来,因为我始终坚信学以致用这样一个说法啊。但是后面填报志愿的时候,出结果的时候,因为分数的问题,我并没有被这些专业录取,而是去分配到了师范学院,学习相关的师范教育的内容。那么在师范学院,学教育的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最初,我还是会抱着转专业的一个态度去学习,因为学校这边的话,在大一下学期,会有一个转专业考试,那时候我就觉得我在这个师范学院应该待不久,我就也是在努力地去学习,我想要去的专业的相关知识,然后去想着能不能去转专业,重新走上这条路。但是通过一年的这种师范的这种教育学习,我从中也感受到了,老师这个行业所带给我的一些责任感和一些使命感,我自己也慢慢地通过学习,喜欢上了这种感觉。所以后面在大一的时候,转专业考试的报名我就并没有参加,我决定还是跟随命运的安排,一路走下去,当好一个老师,我也想成为像袁教练那样的一个老师,帮助更多的学生,更多的孩子,能够去走上竞赛这条路,或者说能够去学好一门学科,能够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够在学习中丰富自己的思维,学会怎么去思考等等一些东西。慢慢地我也在实习中,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也慢慢地去体会到,教师这个职业带给我的乐趣。


Q11.青少年时期您最喜欢看的书籍是什么呢?中学时代您还有哪一些兴趣爱好呢?

A11.青少年的时候其实我并没有太多的课外书学习,我的家庭教育的话是属于比较传统的家庭教育,那时候父母的话主要还是让我们看教科书,不太支持我们看课外阅读。但是我们同学之间还是会进行一些课外书的阅读,我记得我们那时候很流行的是江南写的龙族小说,现在我看我的学生也还在看这一套小说,但是从这本小说中,其实整个来说,也是蛮有收获的,至少在我的学习中,整个的校园学习和竞赛学习中,通过看这本书能够缓解不少的压力,所以我跟后续的一些青少年同学以及学弟学妹们提出建议,就是说我们还是得多去阅读,多去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无论是与你专业,或者说与你是跟现在所学的学科竞赛有关的书,也可以去多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历史、哲学、科普、心理学等。

但是我首先会推的,因为咱们学竞赛的同学或者孩子,肯定对于理性思维还是比较强的,那我的话我会建议大家去看一看,有关哲学类的书,以及历史类的书,史学类的书。因为我觉得历史类的书,它是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历史的规律,历史的车轮它是滚滚向前的,但是历史的一些教训,是不断地在重演的,那么我们如何从这些教训和规律中,找到我们想要的,其实我们就这时候,就要去用理性思维去分析。另外,哲学它在中西方科学中,是属于科学的发源地,现在我们很多的数学、物理,其实都是从哲学脱离出来的,一些单独的学科,所以去看看哲学啊,看一看中国的哲学,也可以去看看西方的哲学。这样的话,我觉得对于我们的一些批判思维,理性思维的增长和这种强化,我觉得是有帮助的。


Q12.关于科学家精神,或者是怎样成为一名科学家,您对现在的学生们有怎样的经验还有建议呢?

A12.我觉得更多的还是得鼓励他们多动脑、多动手。因为竞赛这一块的话,我们这条路毕竟还是得多去解决问题,去做题,那么这时候我们去讲完一个知识点,讲完一个题目的时候,我们得让他们自己去总结,去反思去重新再做一遍这种题目,从中取得更多的收获。那么当我们去学习的时候,其实就会有很多同学凑在一起学习,那么这时候他就会形成几个小组,几个玩得好的在一起学,几个相互认识一起学,这时候,我觉得我们老师还得去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得鼓励他们进行合作和进行竞争,一种良好的,合作与竞争的这样一个氛围,如果在这个团体中进行一个流转的话,那我觉得他们去动手动脑,去思考的这样的一个频次也会更高。


Q13.那您最喜欢的一句哲言是什么呢?可以跟大家写一段寄语送给学弟学妹来鼓励一下他们吗?

A13.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后面的路很长,我也不知道尽头在哪里,但是我会努力地去寻求我的方向。那么在竞赛这条路也是一样的,我们的未来也是一样的,因为咱们才开始起步,对于高一的一些同学,甚至对于初中的一些同学,我们学习竞赛,我们才刚刚起步,那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要去思考着,我的未来,到底能不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我的结果到底是好还是坏,我们去享受这个过程,我们去在这个过程中去探索这些知识,我去在探索的过程中,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追寻我的未来。所以路很长,我们得认真地去走,走好每一步,看好每一步,这样的话,其实我们的未来,或者说我们的结果,必然是一个会让自己满意的结果,正所谓不问收获,但求耕耘。那这样的话我们好好的保持着一颗不断追求与探索的心,我们认真的去做好每件事,去解决好每个问题,去认真面对每道题目,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们会收获很多,我们的未来,我们的方向,我们最后的终点,其实就会慢慢地清晰。所以,我希望这句话也能够去帮助大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遇到挫折的时候,迷茫的时候,感觉到困惑的时候,能够给大家力量。同时我也建议,各位观众朋友们,或者说学弟学妹们,你们也要去选择,或者说去从各种名人名言中,或者说一些文章中,找到自己能够给自己力量的一段话,或者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当自己感到失败,感到挫折,当自己失意沮丧的时候,我觉得这样的一段话段文字这是一本书,我们去翻一翻的时候,他们就会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更加坚定地,重新走上我们要走上的路。


Q14.作为数学老师,您是如何看待学科竞赛的呢?在培养学生的过程当中,您会培养学生的数学奥赛能力吗?

A14.虽然我走的是化学竞赛这条路,但是我现在从事的是高中数学的相关工作。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呢?其实源于我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是师范学院出生,所以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是去做老师,一开始的话,我还是想着自己,虽然说在大学的时候,并没有去学习化学相关的这个学科知识,但是凭借自己高中所学的一些积累,我觉得自己还是能够去走化学这条路的,所以也在去尝试,去教授化学相关的内容。但是发现了一个问题,因为我这边是在广东这边教学,学生们尤其是初中的学生,甚至小学的我也有接触过,他们的计算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非常薄弱,他们看到一个式子,一个化学方式,看到一个应用题,他们找不到关系,甚至列出式子,计算出现问题,甚至算不出来,那么这时候我就开始回归本源,我就开始想,那这样不行,这个化学你如果连基本的数理知识、数理逻辑都没有的话,那你这个学起来就很困难。那么,这时候我就开始转变我的方向,转变我的思考。这时候,我就开始去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连最基本的数理知识,数理逻辑都没有,那么我们去学化学,去学物理,这样的一条路,我们肯定是走不通的。我就开始去想着,就从基础的数学,我们开始入手。我就开始转变我的方向,去做数学老师,想着我用数学去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去提升学生的思维思辨能力,去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我们把这些能力逐步去提升的时候,那么我觉得学生去解决数学、解决化学、解决物理中所遇到的一些计算问题,一些题目理解不清的问题,审题不清的问题,甚至说列式出现问题等,我觉得都能够去解决。那么我还是那样一句话,要想学好化学和物理,那么你的数学的基础一定要好,你一定要有比较强的数理思维,比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甚至说最开始的发现问题的能力。那么这时候我们才去确定,或者说我们才去确定这个孩子,这个学生,他有能够走上竞赛这条路的一个天赋或者说先天条件。如果你连最基本的数学,你都学起来很困难,那么我觉得你去学习化学,或者物理这一块的话,那必然是困难重重的。所以我们这里的话,一定要去认真地去做好数学这一块的一个工作。那么这个对于我们小学初中的数学老师,我觉得是显得比较重要的,因为我们去学物理的话,是从八年级开始学物理,化学从九年级开始学化学,那么数学的话,是从我们小学一年级开始学数学,那么数学是学得最久的,也是沉淀最久的学科,那么这时候我觉得在这一段过程中,当我们在之前的这么67年的数学学习中,如果遇到很大的问题的话,其实我们去学习物理和化学以及我们甚至说去完成我们初中的高中的数学、化学的一个学习任务的时候,也会出现困难。所以这边的话,我也是给各位数学老师也提个建议,我们一定要去在学习中去树立和培养学生的这项能力,我们不能说考试考什么我就讲什么,考试让我要求什么范围,我就去让学生做什么题目,我觉得更多的,还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去思考,去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尤其是我觉得还是在小学数学这一块,就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小学数学是一个打基础的一个关键时刻,小学数学没有学好,其实很多时候,他的初中高中数学也很难学好,这对于我们初中高中数学老师的教授,其实就有一定的困难。我现在教高中数学的话,也是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有的同学解方程不会,甚至说,一些简单的有理数的计算也不会。那么学科竞赛的话,它其实是一个提升学生思维,和强化学生能力的一条路吧。那么对于这一块的话,我的建议是针对学习学有余力的学生,或者说是针对这6科,或者说这多科发展均衡的学生,他在6科成绩中,他的成绩都相对比较优秀,那么还有一些余力,去学习更多更深的知识,那么这类学生,我觉得他是去走一走这样的学科路,但是同时,也有一些比较有天分的,那么这样的一个学生,我觉得也可以作为培养,因为现在国家也在推行这样的一种人才培养,如果你的某个学科很顶尖,很拔尖那我觉得,你可以作为这样的一个特殊人才去培养,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会去认真的去发掘,或者说去发现有这样潜力的孩子,在每一次某些考试中,在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我会认真的去看他们的成绩,我也会去留意他们的上课状态,然后从中去发现这样的一些学生,那么这些学生的话,他有潜力,有这样的一个希望去走这条路的时候,我就会把他们集中起来,我们跟他谈一谈,去认真的去讲一讲课,做一些有关的题目一些训练,看看能否接受这个强度,从而去决定他到底要不要走这条路。我自己的话,在课堂中我也会这样去做,对于我班的学生的话,我现在第一在课堂上,我会去重新去组织教材的知识模块,重新的去思考我这个知识应该怎么去讲,我更多的会去将知识与小学、初中相对应的知识模块去联系。就像我现在讲的数列,现在讲的数列相关知识,那我这样的话,我开始去讲数列的时候,我不会一开始就去介绍,什么叫数列呀?数列还有哪些东西?他的通向公式,求和公式怎么去算,我会首先给了他们一些题目,例如小学的找规律填数字,甚至会给一点难一点的,有特点的,比较有趣的找规律填数字的题目,让他去写,因为找规律填数字,其实他们小学就接触过,而且他们去写这种题目,我觉得变得心应手,也会感兴趣。当我这个找规律学数字搞完之后呢,我就给他们去画几个图,到初中知识,初中他就会根据我图形,或者根据我数量的变化,让你写出第n项或者第n个图形,他会有多少个三角形,他的一个表达式,用多项式去表达,那么这时候也是一个找规律,只不过是找规律,把它变成了一个式子的表达具象化了,那么这时候他们又开始记性又起来了,最后,我再落到我高中的数列的这样一个学习。那么通过前面的小学、初中这样的一个知识铺垫,我觉得他们现在去学习高中的这种数列,他的相关的知识、相关的特点,我觉得他们会理解起来会更快,同时呢他们也会去思考,那么我数列跟我的小学初中有关联,那我其他的知识,会不会跟小学、初中学的知识也有关联呢?他们也会产生这样的思考,我也会去引导他们去产生这样的思考,那么这时候我觉得他就会把小学、初中、高中的整个的数学的这样一个知识点,给串联起来。那么这时候他们去学习数学,我觉得会更加轻松,因为他脑子里面,就有一个很完整的数学体系在那,如果针对这一块有问题的,我也会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去树立这样的一个数学体系,那这样的话,我觉得学起来会更加轻松。另外的话,我也会在讲题、做题的过程中,我也会认真地去引导他们,去进行一题多解,利用高中所学知识,利用初中所学知识,甚至利用没有学过的知识,我们去想有哪些思路、有哪些方法,想到了我就带着他们一起去实践。我不管这个东西,到底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至少我们有这样的想法,我们有这样的做法去做,做不出来,那我们就想另外的。我觉得他们会更多地、更有兴趣地去思考,那么这样的话,他们的这种数学的这种逻辑性,这种分析问题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更强,那么我觉得都会更有帮助。


Q15.您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又有哪一些需要注意的呢?

A15.那么对于走竞赛的孩子的话,我觉得对于老师而言,或者教练而言的话

我们主要在这三个方面去注意。第一个兴趣的引导,兴趣毕竟是学习的第一导师,如果这个孩子,对这个学科都没有兴趣的话,那我也没有学下去的必要,也没有学下去的这个动力和坚持啊。另外的话,除了兴趣,我觉得还有一定的勇气,因为很多时候,有些孩子现在的这种心理,心理承受能力我觉得是偏弱的,那么他们遇到困难、遇到挫折,可能就会逃避,就会退缩,那么这时候我们一定要看他们是否具有这样的勇气,要面对困难,去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要去克服挫折,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在这条上才能一路走下去。第二个就是要鼓励,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在做题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深有体会,会很沮丧,遇到困难解决不了的事情,我会很难受,那么这时候,我们老师就一定要去鼓励他们,一定要去给他们信心,一定要去引导他们去解决这些问题,去克服这些挫折,去树立很强大的,这种克服挫败感的这种能力,去强大他们的内心能量,那么这时候他们后面的学习中,再遇到一些很大的问题,或者说甚至考试失败,或者说去学习问题一直解不出来的时候,我觉得他们会更加乐观,更加积极的去面对,去想问题,去想办法去解决他们,那这样的话他也会走得越快。

交流奥赛初心

畅谈五彩人生

探讨攀科学高峰新路

初审:卢佳良
复审:马林虹
终审:袁志宏

分享到:
头条推荐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