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年龄有最佳推荐步数
2022年《柳叶刀-公共卫生》发表的一项研究,确定了对不同年龄人群的每天最佳行走步数。18~60岁人群的每天最佳行走步数为8000~10000步;60岁以上,每天最佳行走步数为6000~8000步。此外,走路时最好每天至少有3000步是连续快走。
二、健走有最佳推荐时间
老人不宜过早锻炼。过早锻炼可能会诱发疾病,尤其是温差大的秋冬季,建议太阳出来一个小时后再出门健身。推荐老年人在上午八九点后或下午四五点太阳落山前,外出活动0.5~1小时。
健步走是一种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每次锻炼建议30~40分钟,可以起到对心肺功能和关节的锻炼作用。平时正常走路的情况下,步频是每分钟80~100步,健步走的步频稍微快一些,大概在每分钟100~120步,步幅也更大。
三、健走最好在公园或操场
研究发现,在公园散步的志愿者肺功能改善、动脉血管软化显著,效果持续到散步后26小时。而沿马路散步者,肺功能改善微弱,动脉硬化状况甚至恶化。
健走场地应选择空气良好、视野开阔、安全的场所,如操场和公园等。在塑胶跑道上运动,冲击力会被塑胶吸收,借此可以保护踝关节等。应避免在车流量大的马路及人行道上行走。
四、健走时最好也要监测心率
心率可以反映身体的负荷和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和受伤。运动过程中建议监测心率,最好控制在(220-年龄)×(60%~70%)范围或者170-年龄。
如果运动中出现心慌、胸闷、头痛、头晕、疼痛等不适,须立即停止运动并原地休息,如10分钟不缓解需即刻去医院就诊。
五、健步走准备一双舒适鞋
在选择健步走运动所穿的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鞋底需要有一定厚度和弹性;鞋帮有一定支撑力;足弓部有支撑;鞋前掌要薄、要软。
六、健走时要脚后跟先落地
建议走路时,腰背挺直,颈肩放松,轻轻收腹,下颌微微内收,双眼平视前方,使耳朵、肩膀和臀部保持在同一条垂直线上。双臂以肩关节为轴,前后自然摆动。
走姿正确有助于保护膝关节。健走时后脚跟落地后,要加快脚掌滚动,以减轻后脚跟触地的时间和压力。行走时步幅不宜过大,避免前摆腿落地时与地面夹角小,加大对膝关节的冲击。若是长距离行走,可变化行走姿势。
要把注意力放在一条直线上。膝关节在弯曲时,具有左旋、右旋的功能。当膝关节内扣,偏离髋、膝、踝一条直线的力线时,极易受损。因此,要避免急停急转(尤其上下台阶)等动作,注意到这点,即便膝关节软骨已经有了较大的磨损,也可以进行行走锻炼。若再使用两支手杖,则保护效果更佳。
七、日常要多锻炼腿部肌肉
随着年纪增长,肌肉在慢慢流失。大腿前面的肌肉,也就是股四头肌,是最能保护膝关节的肌肉。经常进行勾脚抬腿练习,有助于保持甚至增强肌肉力量。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