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Up(); } });
您的位置:  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毛泽东为何不惜笔墨三写井冈山

2024-06-16 18:52 作者:科普湖南 来源: 《党史博采》 6586 次阅读

在毛泽东一生的诗词创作中,以井冈山为题的有三首,分别是写于1928年秋的《西江月·井冈山》和写于1965年5月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井冈山》。井冈山,是毛泽东诗人生涯中唯一三次以之为创作主题的一个地方。显然,井冈山在毛泽东的心目中具有一个特殊的地位,并且成为他诗词创作中的一个独特的意象,被赋予了重要的象征意义。

井冈山给予他无穷的战斗力量

《西江月·井冈山》创作于1928年秋,记录了1928年8月打退江西和湖南两省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第二次会剿中的黄洋界保卫战。

在井冈山,毛泽东战胜了来自敌人和革命阵营内部的双重压力和挑战。他指挥初创不久的工农革命军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使井冈山根据地成为革命低潮时期一面不倒的旗帜。同时,他也经历了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挫折。面对来自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的错误指挥,面对被“开除党籍”(实际上是被开除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和取消所任前敌委员会书记的错误处理,他从容不迫、豪迈乐观。

在井冈山,毛泽东和朱德等战友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概括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十六字诀,成为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起点和战胜强大敌人的重要战略战术。

井冈山激起他战斗的勇气

1965年5月,毛泽东终于重新回到井冈山,并写下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两首词。

据当时随行的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汪东兴日记记载,毛泽东这次井冈山之行是经过长时间酝酿和准备的。在井冈山的7天里,他大多时间沉浸在对井冈山斗争历史的回忆中,还对井冈山发生的巨大变化表现出由衷的兴奋。这两首词所要表达的是毛泽东对当时形势的基本判断和准备迎接新的战斗的豪情。

联系时局,在毛泽东的心中,苏联“修正主义”已经成为当时的主要敌人和战斗对象。除此之外,还有对党内、国内、军内存在的“修正主义”危险的隐忧。面对国内外的挑战,重上井冈山的毛泽东仿佛找回了38年前的豪情与斗志,“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这使他对未来的斗争充满了勇气和信心,“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他相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将国内外的“修正主义者”彻底消灭掉,“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1965年3月,毛泽东在批阅文章《评莫斯科三月会议》送审稿时,号召“把反对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斗争进行到底”。4月,经毛泽东批阅同意,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备战工作的指示》。指示中说:美国正在越南采取扩大战争的步骤,直接侵犯越南民主共和国,严重威胁了我国的安全。5月25日,毛泽东在井冈山批阅同意中共中央常委在接见军委作战会议全体同志时的指示纪要。其中主要意见包括:要立足于准备早打、大打,从各方面来打……要从军事思想、物质基础和军队的政治工作三方面做好打仗的准备。

山雨欲来风满楼。毛泽东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重上井冈山,并留下了以井冈山为题的两首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重新找到了战争年代的豪情与自信。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

分享到:
头条推荐
2024湖南省科协年会分会场论坛|光学与生物学跨学科融合——走向智能的低碳健康人居光环境专题学术论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