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黄初三年(222年)四月,曹植被登上皇位的哥哥曹丕封为鄄城王。觐见回鄄城的途中,经过洛川时,曹植“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写下旷世名篇《洛神赋》。
《洛神赋》全篇共6段,记述曹植与洛水之神的美丽邂逅。后世有人据此附会了曹植暗恋自己的嫂子——文昭甄皇后的故事,尤其是唐人李善为《昭明文选》进行注解释义的过程中,引出“宓妃留枕”典故,让这段孽恋传闻细节满满,更为生动。唐代之后甚至出现甄氏名为甄宓的说法,似乎总想从各方面去印证这段不被世俗认可的爱情。后人的种种猜测与附和都因为这篇名赋原本叫《感甄赋》,直到魏明帝即位后才下旨改名为《洛神赋》。
其实抛开这些的遐想,也绝不排除另一种可能——当曹植落笔《洛神赋》之时,心中所感的是自己曾经“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理想终归破灭的悲怆之情。他曾深得父亲曹操喜爱,离嗣子之位仅一步之遥,心中憧憬过多少由自己接过父亲衣钵,建功立业、开创盛世的愿景,如今这一切,不也正如那洛水之神一般,似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所有喜怒哀乐皆化作挥之不去的哀愁寄于笔下。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