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县传真 > 正文

传统红薯干“乘云出山”

2025-01-15 12:09 作者: 周林凤 李月娟 刘贵雄 来源: 0 次阅读

近日,笔者走进新田县枧头镇大观堡村扶贫车间,一股蜜糖般的香气扑鼻而来,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着制作红薯干。从去皮、清洗、蒸煮、烘晒,到分拣、包装,经过多个流程的精心制作,红薯就变成色泽金黄、口感香甜、软糯有嚼劲的红薯干。

“我们两个蒸箱一次可以蒸一两百公斤红薯,每次蒸3个小时左右等红薯蒸透了,变得软塌塌的就可以出锅。”村民刘桥美告诉笔者。

以往,当地村民完全依赖阳光晾晒红薯干,过程漫长且受天气影响。如今,扶贫车间内配备了先进的蒸箱和烘干机,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确保即使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也能按时交付订单。这一蒸一烘的现代化工艺,不仅高效,还能更好地锁住红薯的天然糖分,赋予红薯干更加甜蜜软糯的口感。

据悉,大观堡村因地处山区,富含有机质与矿物质的清澈泉水、富含硒元素的土地以及较大的昼夜温差,为红薯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前几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村支书周玲利带领村民引进高产优质的烟薯品种,并注册“大观堡云雾薯”商标。同时,她巧妙借助本村“网红”周小梅的影响力,通过短视频平台,将这份源自大自然的“甜蜜”卖到全国各地。

在周小梅家的楼顶,一片片金黄的红薯干整齐地晾晒着,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身患强直性脊柱炎的周小梅凭借坚强的意志,创办了电商服务站,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每次做红薯干的时候我都会发短视频,有很多人来问询购买。”周小梅介绍说,她不仅负责销售,还参与晾晒和分装,确保每一份红薯干都能达到最佳品质。

如今,在大观堡村,红薯干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村民们依托自然优势,结合现代工艺,将传统红薯干打造成了“网红”产品。目前,该村红薯种植面积达80亩,红薯干年产量超过2万公斤,实现近10万元的纯收入。

初审:田文娟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分享到:
头条推荐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