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Up(); } });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用技术 > 正文

一种生态杀虫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2024-09-19 09:09 作者:关慧明 王勇 张俊 高婧 武慧 张斯 来源: 8526 次阅读

背景技术

红蜘蛛、蚜虫、白粉病是农业生产中3种抗性较强的病虫害,其共同的特点是发生广谱,抗性强,危害重,防治难度大,在常见的粮食作物、蔬菜、果树、花卉上广泛发生。红蜘蛛、蚜虫、白粉病对化学防治方法产生抗性的速度非常快,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多次使用,防治效果迅速衰减,防治能力十分有限,发病时一般可造成减产30%~50%,大面积流行时可造成减产80%以上甚至绝收。当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很少,适用于大部分地区、大部分作物的高效生物杀虫制剂尚属空白,红蜘蛛、蚜虫、白粉病因此成为一个摆在农业人面前的世界性难题。

对红蜘蛛的防治,目前,农业上常用多杀菊酯乳油、三氯杀螨醇、阿维·哒螨灵乳油等药物。这些药剂均依赖进口,使用时间已超过20年,理论防治效果接近96%,实际上仅为51.27%,且其成分含有有机磷、有机氯和菊酯类,均为人工合成物质,对人畜等高等动物具有一定毒性,使用不当人畜较易发生危害。以哒螨灵为例,受土壤温度影响,北方地区哒螨灵降解半衰期为72.4天,高于南方地区41天,存在土壤面源污染风险,易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如在作物收获期喷施会造成残留。

对蚜虫的防治,农业上常采用、灭幼脲、噻虫虫脒和蚜酮等,发病初期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发病晚期防治效果较低。其中,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是目前为止最为常用的防治药剂。但受蚜虫种类多、发生代数多、繁殖快、危害重的特点影响,防治效果不佳,目前还没有任何药剂能够实现蚜虫的多代数长效防治。

对白粉病的防治,农业上常常利用白粉病菌对硫黄敏感的特点,采用硫黄熏蒸进行前期预防,但对病菌几乎无灭杀作用,且使用范围仅限于粮食作物。常用的白粉病防治药剂有粉锈宁、百菌清等,均为日本进口,平均防治效果为56.49%和77.29%,且防效不稳定,为暂时性防治,极易产生抗药性。

发明内容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生态杀虫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生态杀虫杀菌剂包括有效成分和辅助成分,所述有效成分与辅助成分的质量比为25∶1,其中,所述有效成分包括马骨、牛骨、羊骨和猪骨,所述马骨、牛骨、羊骨、猪骨的质量比为1∶1∶1∶1,所述辅助成分包括附子、荨麻汁、黑蚂蚁和蜜蜂,所述附子、荨麻汁、黑蚂蚁和蜜蜂的质量比为1.43∶3.58∶1∶1.14。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础液的制备:按质量比为马骨∶牛骨∶羊骨∶猪骨=1∶1∶1∶1称取上述有效成分,分别粉碎到直径为1~3厘米后充分混合,并加入有效成分质量3倍的清水,放入铁锅内煮沸8~10小时后,沥出骨渣,冷却后去除上层油脂,收集全部清液,得基础液;

S2.标准液的制备:向基础液中加入辅助成分,所述基础液与辅助成分的质量比为65∶1,所述辅助成分包括附子、荨麻汁、黑蚂蚁、蜜蜂为1.43∶3.58∶1∶1.14,浸泡3~4天,煮沸、静置2小时,上层清液即为标准液;

S3.选取浓度:取步骤S2中的标准液用水稀释。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标准液用水稀释至浓度为300倍液。所述杀虫杀菌剂作为红蜘蛛、蚜虫和白粉病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采用特殊的生物技术,能够抑制病虫害抗性基因遗传,使红蜘蛛、蚜虫、白粉病等对药物不产生抗性,实现了单一生产季节的多代数使用,且防治率稳定,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较为突出;

2.该杀虫剂适用于所有地区、所有作物,适用地理范围大,适用作物品种多,防治对象广;

3.成分均为中药,纯天然提取,有机制剂,不含人工合成成分,对人畜、农产品及土壤均无毒副作用;

4.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农民易于接受和掌握;

5.杀虫剂喷施受感染叶面,能够迅速杀灭目标害虫,防治率达80%;

6.环境友好,无农药残留,不会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病虫害无毒防控、绿色防治。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

分享到:
头条推荐
2024湖南省科协年会分会场论坛|光学与生物学跨学科融合——走向智能的低碳健康人居光环境专题学术论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