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益阳市资阳区新桥河镇种植户黄某反映其种植的白菜薹生长停滞、含杂高。对此,资阳区农业执法大队组织蔬菜、植保、栽培专家到现场开展田间鉴定,并为其“把脉开方”。
据悉,2024年9月28日,黄某在某种业公司购得极早熟白菜薹种子若干,该白菜薹的生长期为50天,夏秋冬均可种植,在我省的适播期为9月10日至10月20日。购回种子后,黄某于9月29日播种,10月25—28日陆续移栽了58亩左右,剩余的菜苗在苗床内未移栽。
黄某介绍说,白菜薹移栽前,每亩移栽田撒施复合肥55公斤,移栽后浇定根水,田间未施除草剂,移栽后沟灌过一次水,生长期内未再进行追肥、浇水和病虫防治等农事操作。
2024年11月14日,黄某发现白菜薹在苗很小的情况下就有抽薹迹象,田间还有杂株,他随即向种子供应商反映白菜薹的相关问题;此后,他还于12月7日向当地农业执法大队报案。
近期,资阳区农业执法大队组织蔬菜、植保、栽培专家到现场开展田间鉴定。专家们在田间随机选取了3块明显含杂的丘块,采用目测植株形态调查含杂率,随机抽取部分长势不佳或缓慢的植株,拔出并观察根部情况,结合咨询菜农的田间管理以分析查找生长不良的原因。
专家综合分析,认为造成白菜薹生长停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田间共调查植株1968株,其中55株为杂株,含杂率为2.79%,即品种纯度在97.21%,符合该品种包装标示的纯度不低于96%的范围。二是植株不长或长势缓慢与定植方法不当、肥水管理未跟上有关,经现场拔起数株长势差与长势正常的植株,发现长势非常差的植株,有些与在定植时根系呈弯钩状不向下扎有关;田间还有部分植株长势不良、植株叶缘坏死现象,疑似为缺钙所致,部分植株叶片发黄,疑似为缺氮所致。此外,2024年11—12月的气温较往年略高,雨水偏少,土壤水分不足,前期营养跟不上,易造成早薹,并影响后期的抽薹生长。
专家建议:一是田间少量的杂株不影响整体产量,由于无商品性,建议及时拔除。二是极早熟白菜薹应加强追肥管理,追肥应掌握勤施、早施、薄施的原则,前期轻,中后期重,一般以速效性氮肥为主,同时适当增施磷、钾肥,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是加强水管理,白菜薹对土壤水分要求也高,既不耐旱又不耐涝,播后土壤水分不足,出苗差,不能保证齐苗,且苗后茎叶生长会受阻,造成早抽薹;土壤水分过多,易造成土壤通气不良,根系不能很好地发育,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引发病害或导致植株死亡。
此外,专家建议种植户加强管理,立即浇施肥水,这样将仍能取得一定的收益。专家特别提醒,种植户种植新引进的品种,应先小面积试种摸索种植技术,若品种的表现好,再扩大面积种植。
初审:向莉莉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