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用技术 > 正文

羔羊痢疾的诊断和预防

2025-01-15 12:06 作者: 周长生 来源: 0 次阅读

羔羊痢疾是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特征,羔羊染病后死亡率高,对养羊业危害较大。

一、流行规律

羔羊痢疾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尤其是2~3日龄的羊发病较多,7日龄以上的羊很少发病。该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染,也可通过脐带或创伤传染。母羊怀孕期间营养不良,羔羊体质瘦弱,天气寒冷导致羔羊受冻,哺乳不当和羔羊饥饱不均等都可能诱发本病。

二、临床症状

羔羊痢疾的潜伏期为1~2天,通常分为下痢型和神经型。

下痢型。羔羊患病初期精神不振,低头拱背,不吮乳。不久后发生腹泻,粪便恶臭,或稠如面糊,或稀薄如水,后期带血甚至出现血便。病羔逐渐虚弱、卧地不起。如不及时治疗,病羔常在1~2天内死亡,只有少数病轻的可能自愈。

神经型。病羔腹胀而不下痢,或只排少量稀粪(可能带血或呈血便),其主要表现是神经症状,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流白沫,最后昏迷,头向后仰,体温降至常温以下。病程很短,如不及时救治,病羔常在几小时至十几小时内死亡。

综合流行规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确认诊断须进行实验室检查以鉴定病原菌及其毒素。

三、病理变化

病死后的羔羊尸体脱水现象严重,最显著的病理变化在消化道,表现为小肠黏膜充血发红,常见直径1~2厘米的溃疡,溃疡周围有一出血带环绕,有的肠内容物呈血色,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或出血。

四、预防措施

该病以预防为主,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羔羊保暖,合理哺乳,做好消毒。每年秋季给母羊接种羔羊痢疾菌苗或多联菌苗,产前2~3周再接种一次。羔羊出生后12小时内灌服土霉素0.15~0.2克,每天1次,连服3天,有一定预防效果。

初审:向莉莉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分享到:
头条推荐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