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获悉,一种植大户密室催芽的机插秧苗被绵腐病感染,经查是部分盖土因未消毒,造成了少量秧盘感染,损失虽然不大,但由此产生的警示作用不小。
广大农民朋友首先要认识防治病害的重要性,水稻苗期病害一旦蔓延成灾,不仅损失育秧成本,还可能影响晚稻生产安全。同时,要严格操作流程,不能心存侥幸。
立枯病和绵腐病的病原菌均属土壤真菌,条件适宜时产生游动孢子囊,遇种子破损、催芽热伤及冻害时,病菌从种子伤口侵入,遇寒潮可能造成毁灭性损失。要根据苗期病害的危害特点,把握以下关键环节:
一、土壤消毒。大棚工厂化育秧在基质与泥混拌时,加入0.1%的乙蒜素消毒。秧田拱膜育秧的除用壮秧剂拌泥外,在盖膜前喷施1次1‰咪鲜胺、吡唑醚菌酯或多菌灵消毒液进行消毒。
二、种子消毒。在浸种催芽时,用咪鲜胺等药剂对种子消毒,杀灭种子携带的病菌。
三、减少种子机械损伤。在种子浸泡、催芽、播种过程中,减少强力翻拌挤压、防止高温烧苞、降低根芽长度,尽量减少机械损伤。
四、发现病害蔓延及时处理。拣除大棚内的患病秧盘,防止感染其他秧盘。选用甲霜·恶霉灵2000~3000倍液喷施2~3次,防治绵腐病;用15%甲基硫菌灵500倍液喷洒,可以防治立枯病,促进秧苗生长。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