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关丝瓜目前的主要生产模式是露地平棚架栽培,一般2月上旬播种,3月中旬栽苗,亩栽苗约500株,采收期从5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其中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坐果盛期,占整个生育期产量的65%左右,7月中旬至8月下旬因高温极少坐果,9月上旬至10月上中旬产量占整个生育期产量的25%左右。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商品性要求的提高,传统生产方式在9—10月产出的白关丝瓜因其果实短小、畸形果多而处于市场劣势。
针对产业中存在的7—8月坐果极少、藤叶旺盛导致虫害严重等问题,科研人员从2023年开展白关丝瓜春秋两季连茬绿色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该模式下白关丝瓜春秋两茬总产量比春季单茬产量提高了35%~50%,特别是显著提高秋茬果实的商品性,售价比春季单茬同期果每公斤高0.6~1元,而每亩成本仅增加约400元。现将相关技术介绍如下。
一、春茬生产
与当地春季生产方式基本一致。不同点是每亩栽苗约800株,以提高前中期产量,6月底白关丝瓜进入歇果期时拔除瓜秧,任其在棚架上干枯,拔秧后对瓜地进行1次化学除草。
二、秋茬生产
1.播种。7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前一天将栽培行灌透水,将春茬栽苗孔浅松土,种子催芽后直接播于春茬栽苗孔,上面覆盖1厘米厚的过筛细土。
2.水肥管理。播种至9月上旬正处于高温干旱气候,须及时采用沟灌(滴灌)补充水分;出苗后15天左右,在每2株中间位置埋肥1次,每亩施用40公斤三元复合肥,埋肥位置离苗的根部20厘米,坐果后每采收2次果追施1次三元复合肥,每亩每次施肥15公斤左右,结合灌水进行追肥。
3.整枝。及时引苗上架,中后期剪除过密叶片和弱小侧枝,保证通风透光。
4.幼果套袋。幼果直径3厘米左右时套袋。
5.采收。开花后约8天采收,留果柄2~3厘米。
6.病虫防治。秋茬新苗在高温天气更易发生虫害,注意及时防治,主要害虫有瓜绢螟、瓜实蝇、蚜虫、蓟马和粉虱等。可用粘虫板结合吡虫啉防治蚜虫、蓟马和粉虱;用诱蝇球和灭蝇胺防治瓜实蝇;用氯氰菊酯防治瓜绢螟。病害除偶发病毒病外,基本无其他病害,预防病毒病主要是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以提高抗病能力,同时防治蚜虫、蓟马和粉虱等病毒传播媒介。
初审:许治远
复审:傅仁斌
终审:罗 锴